天长老科协调研新禾种业发展纪实
七月二十九日上午,天长市老科协农业工委十余名老专家在陶定礼老领导的带领下,冒着酷暑前往天长市新禾种业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首先实地考察了企业生产基地。在现代化的厂房里,老专家们仔细观摩了恒温仓储系统、低温烘干设备、智能色选机和全自动转运装置等先进设施。随后,大家来到种子选育试验田,翠绿的秧苗在烈日下格外茁壮,展现着农业科技的活力。
座谈会上,农业工委会员、企业负责人李安林详细介绍了发展历程。这家创立于2004年的科技型
企业,如今已拥有20人的专业团队,其中40%为技术人员,包括2名博士领衔的研发小组。公司在海南、全椒等地建有百余亩育种基地,并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等多家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通过持续创新,已成功选育出4个适应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和1个不育系。
走进占地40亩的加工中心,4栋标准化仓储库房、2栋周转库和专业的烘干车间井然有序。1800立方米的低温储藏库、14组精密烘干设备、全自动包装流水线等现代化设施,令老专家们频频点头。特别是一台进口光选机,能精准剔除瑕疵籽粒,确保种子纯度达99%以上。
"我们的盐麦一号去年创下江淮地区612公斤的亩产纪录。"李安林自豪地说。2026年,企业计划推广自研品种35万亩,其中杂交稻种植面积将达10万亩。
交流环节,农技老专家们结合多年经验建言献策。陶定礼在总结时强调:要借助老科协平台,通过技术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扩大示范效应;企业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发展种业新质生产力;同时老科协将全力协助解决项目申报等实际问题。
临别时,烈日下的试验田泛起阵阵绿浪,仿佛预示着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供稿:文/崇殿祥 图/陈晓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