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科学论坛论文-----滁州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践与建言

2011-12-27

李尚义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中国乃至全球屡屡出现灾难性气候变化,这些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健康安全,农业生产受到的危害可以说尤为严重。滁州市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至于如何推广这些做法,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言


关键词   滁州;低碳农业;实践;建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中国乃至全球屡屡出现灾难性气候变化,这些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健康安全,农业生产受到的危害可以说尤为严重。滁州市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至于如何推广这些做法,这里提出了三点建言。

一、低碳农业由来

所谓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说到低碳农业,就不能不说气候变暖。

地球自诞生以来,大气温度曾经几度升降,太阳辐射、云层遮蔽和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都曾经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气候。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古代农民的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新现象,它可能持续数千年。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到大树并开垦农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CO2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一位教授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候。

人类自1800年有了测量仪器之后,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差异。最近50年,由于使用了卫星,气温变化看到的更加明晰。2007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过去100(1906-2005),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海平面升高0.17米;21世纪高温、热浪、强降水频率可能增加,热带气旋强度可能加强。IPCC的报告还指出,20世纪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100年。全球降水空间格局有所改变,冬季气温不断升高。

气候的变化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972年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1979年全球举行了首次世界气候大会;

1985年通过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92年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003224,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理念;

2006年,中国科技部等6部委联合公布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正式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8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

2009922,胡锦涛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重要讲话并做出重要承诺: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达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091218,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发表了《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他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为彻底解决温饱问题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确保社会稳定,决不能以降低农业单产、农民人均收入或减缓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但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技术推动、组织经营、产业集群、市场拉动、政策保障,才能大力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二、低碳农业实践

按照专家的说法,低碳农业是一种比广义的生态农业概念还更广泛的概念,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滁州市发展低碳农业,实际上也是从发展生态农业做起的。

1、小岗村生态园区上马。

凤阳县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发源地,基于小岗村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了加快小岗村的发展速度,使小岗村的改革创新精神再次引领农业发展。由深圳市普朗特天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合资凤阳县生态小岗村建设。计划通过农村人才培训、农业传媒建设、农业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培训、农业模式推广,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农业培训示范基地。本项目农产品以新小岗绿色果蔬食品品牌辐射全国各大中型超市,并外贸出口。同时为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干部及新型创业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教育,年接待游客26万人次。该项目总体规划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最先进农业技术设施来自美国、荷兰、意大利、法国、日本;农业实施技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建筑上全部采用世界最先进的低碳环保节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建造;污水污物处理将采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太阳能、风能、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年均销售收入为5亿元,年利润3亿元,年税金1770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3.18%、投资利润率43.15%、税后投资回收期6.8年,均高于行业平均指标,经济效益好。同时还可以安置950人就业,减轻小岗及当地就业压力,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8823.53 万美元目前项目己征建设用地200亩,4300亩总规全部完成,正在进行4100亩土地流转、三通一平工作。

2、小李庄生态试点闪光。

滁州市来安县小李庄,现属汊河镇相官村。全组22户,103人,耕地360亩,自2004年开始,在共产党员、农民企业家李光敏返乡助农的资助下,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这里已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做法是:

保护土地资源,兴建大棚种菜。小李庄原有土地240亩,经过平整达到360亩,这些土地,通过返租倒包,统一规划、统一平整。在蔬菜园区,兴建了45亩蔬菜钢架大棚。       

大力发展畜禽,广泛使用沼气。小李庄常年养猪400多头、养土鸡5000多只、养鹅300多只,粪便统一送到300立方米的沼气池。生产出来的沼气供全体农户使用,广泛推行“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果”的生产模式。他们生产的毛豆、西红柿、豇豆、黄瓜、茄子、辣椒等6个品种已被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

充分利用风能,供水实现自动。在省、市老科协和气象部门的支持下,安装了一台10千瓦风力主机和2台辅机,在风力达到34级情况下,每小时可出水3立方,扬程可达40米,不仅解决了蔬菜、农田的灌溉用水,而且解决了人用自来水和畜禽饮水。

废水分开处理,资源各尽其用。在居住区,生活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是分开处理的。卫生间大小便的废水,通过管道送到沼气池;生活废水,经集中厌氧处理,一般达到4级标准后,用于农业灌溉。

开发太阳能源,用于洗浴照明。因为有了风能自来水,农户普遍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30盏太阳能路灯,到了晚上,齐放光芒,村庄的夜晚不再是无光的世界。

3、低排放资源循环利用。

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上,滁州市目前推广应用的项目有,用稻壳进行发电,用粪便生产沼气,下脚料用来养菌等。

滁州市乌衣金鑫米厂利用稻壳等废弃物,通过碳化炉高温热解气化发电,供应企业内部用电。是我市首家利用稻壳等秸秆发电的项目。该项目于20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