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关于确保大滁城饮用水安全的建议

2011-11-18

众所周知,城西湖是滁城唯一饮用水源,蓄水库容当限水位达到28.5m时,蓄水量不足4000万m3,一般年份蓄水量仅有3000万方左右,常年蓄水保持在26.5m左右,按照城市饮用水标准为类,而城西湖水质经过历年取样化验结果表明,虽然达到类饮用水标准,但水质中氮和磷含量仍然偏高,是类水质的高限。为要确保城西水质维持类标准,甚至可以采取措施把水质中氮、磷含量降下来,向类水靠拢,提出以下建言:

1、建立长期调水机制,就是把沙河水库饮用水后备水源调入城西湖,连接沙河、城西两库的干渠——沙城干渠虽已修通,但渠道应全封闭输水而部分渠道上面没有全复盖,影响调水质量。除险加固后的沙河水库蓄水量7000万方左右,如能把水库周围农民迁移出来,水库容可达1.2亿m3,且能常年保持饮用水类标准。这就既能确保给城西湖补水的水源充足,又能要把沙河Ⅱ类水不断补给城西湖,使城西湖水中的氮和磷得以稀释,那么滁城饮用水质量会能接近类水标准。因此,要建立长期调水机制。

2、城西湖水位应常年保持限水位28.5m高程,这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水位线。根据环保部门监测表明,水位越低,水中氮、磷含量比提高,水质越差。水位越低,越不利于湖内生态平衡;低水位还不利于蓄能电站抽、放水,尤其是放水流量一般都在400m3/秒,因流量较大常会把库底长期淤积的腐植物冲带起来,污染了水体,影响水质。所以通过沙河调水,使城西湖水位始终保持在28.5m高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改革管理体制确保调水及时。建议将现行城西、沙河两个水管机构合并成“沙(河)城(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既精减了机构,又负于他们调水主动权,可以随用随调。这样政府可以放心,又避免了因调水两库管单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也不因调水资金不到位而延误。

4、加强城西湖水源区域保护。建议沿湖修筑休闲道路,阻挡污染物入湖,同时迁出湖内或环湖道路以内的居民,禁止湖内人工网箱养殖,禁止饲养鸭鹅,在环湖道路外围种植林带或灌木、草坪,靠近城市的地段建设休闲园林,严禁餐饮、娱乐场所进入保护区,这样就可以确保大滁城饮用水安全,呈献给大滁城人民的是蓝天、碧水、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的美丽景色。


分享